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孙知微后蜀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彭山人字太古
释令宗
善画佛道像,尤长于龙水
后蜀时隐居青城山
太宗淳化中张咏镇蜀,慕其画而终不可致。
还朝,知微始以画赠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窦季馀中唐 ? — 8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 【介绍】: 扶风平陵人字幼直
年近四十方入仕,自雅州名山长至成都双流
穆宗长庆末,迁眉州录事参军
廉使表授右赞善大夫监察御史
西鄙有战事,假摄茂州刺史,寻正授。
文宗大和三年,南蛮犯,围成都
季馀茂州率众一旅来援。
李德裕西川,使领西山飞挽之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永安唐 ? — 85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眉州洪雅人
形貌短小寝陋。
而气量宏肆。
见者未易测识。
世。
无漏师
以其所證悟然也。
或以其未尝登溷厕故云尔。
大中八年
白敏中
成都造谒。
馆之圣安寺
敏中使僧五六辈。
昼夜守之。
留十日。
虽饮食与人同。
而果绝无二行事。
于是近远惊异。
年八十馀。
郡判官卢求犹每称之。
为童子。
则其所养和粹可想见。
释永安
眉州洪雅人也。
身裁么么面色黧皯。
言音鄙恶而识量宽舒
大抵不可赀也。
大中八年三月中诣成都云。
造谒府帅白公敏中
请奏寺额。
以其足跋肩舆而至。
人皆未尝见其登圊而旋溺也。
故时呼为无漏师
圣寿寺中。
十日白中令俾差僧五六。
昼夜互守之而伺察焉。
内外饮食亦略同常人。
而无解衣去二行之意详其十辰之积。
便旋何所。
毕不可知司徒白公奏额。
到日便辞归眉郡。
判官卢求见之谓为小沙弥耳。
人云此师年已八十馀矣。
系曰。
人谓安公无漏师者非也。
夫断烦恼不复随增。
故永无种习。
乃称之无漏
今以饮食之馀归于九孔。
安公止二窍不流耳。
瑜伽云无内逼恼分也然其位次忍住难知。
啜茹如常何缘不流二窍。
观夫对法论中。
有清净依止住。
食示现依止住食二种。
则罗汉菩萨佛也。
若然者安公是示现依止住食。
虽食不食滓秽奚生。
必也正名以召其体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梁建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太宗贞观二十二年为右武候将军,讨松州蛮,下其部落七十二所。
旋又讨平、邛、雅三州诸部。
高宗永徽三年,授弓月道总管,大破处月部朱耶孤注于牢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知玄唐 809 — 8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881 【介绍】: 唐僧。
洪雅人俗姓陈字俊觉
年十三,讲道于蜀,时号陈菩萨
游方至武宗诏与道门抗论,几获罪。
宣宗立,召讲,赐紫袈裟,署为三教首座
后乞归,居彭州丹景山
僖宗幸蜀,赐号悟达国师
知玄坚守禁戒,研习外典,李商隐尝师事之。
有《如来藏经会释疏》,《大无量寿经》、《般若心经》、《金刚经》等疏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9—881 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今四川洪雅)人。
11岁出家。
15岁即于成都大慈寺升座,耸动一时,时称陈菩萨
文宗时,入住长安资圣寺
文宗曾召之顾问。
武宗会昌灭佛时,进谏而未获采纳,遂离长安,住桂林开元寺
宣宗大中初,复至长安,住宝应寺,署为三教首座
大中八年(854)归蜀,住彭州丹景山
李商隐对之执弟子礼。
后曾游泽州
僖宗蜀时,曾召其谈法。
宋高僧》卷六有传。
著作甚多,今存《慈悲水忏法》三卷。
全唐诗》存诗3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字后觉
姓陈氏
眉州洪雅人
曾祖图南。
梓州射洪
祖宪考邈。
皆名场不捷。
母魏。
梦月入怀而娩。
襁褓见佛像僧仪必笑。
五岁。
祖指花令赋诗。
不数步即就。
且有唯馀一朵在。
明日定随风之句。
祖吟咏久之。
叹曰。
吾望汝登高第雪耻。
今如此。
其志见矣。
则终将归于空门乎。
所居邻宁夷寺。
七岁听法泰法师讲涅槃经。
忽若有所寤。
夜又梦。
其寺之殿佛。
手为摩顶。
因力求出家。
不可禁止。
年十一。
唐兴四安寺落发。
其师并以大经远公义疏。
𮗿公圆旨授之。
皆习复无遗误。
年十三。
升座阐演于大慈寺之普贤阁下。
丞相杜公元颖
方出镇蜀。
闻其名而命之。
听者万计。
率骇服。
自是不敢斥其名。
而呼之为陈菩萨矣。
或传其前身。
汉州三学山知铉也。
尝讲十地经。
感地变琉璃云。
受具戒于净众寺𮗿贞律师
禀俱舍论于十长山固律师
于是抵三峡
荆襄
而驻锡于京辇之资圣寺
获依安国信法师
究唯识论。
旁攻外典百家之言。
然以乡音不类忧之。
乃曰课大悲咒象耳山
中夕梦僧易其舌。
旦能秦语文宗尤加礼重。
儒者杨茂先
留意竺坟。
谢康乐之为人。
注释经义。
时就质问。
及终。
独见其服紫衣。
戴碧冠。
前拜谢乘空而去。
讣至。
则知其命子以紫袈裟。
碧芙蓉冠敛。
且曰。
吾非簪裳累。
则提瓶挈屦。
玄公久矣。
今遽尔柰何。
武宗始犹尚内教
后惑邪说。
故群臣莫之谏。
尝以德阳节。
会缁黄麟德殿。
独抗道众。
帝躬发老子
治大国如烹小鲜义。
使相问答。
所对凡数千言。
皆谓神仙固山林之事。
帝王所宜行。
上大怒。
左军仇士良
内枢杨钦义。
惜其才美。
密讽贡祝尧诗五章解之。
即日归乡里。
既而以巾栉。
湘湖间。
杨给事汉公
廉问桂岭
迎止开元寺
宣宗龙飞。
内枢杨公统左禁军。
以定𠕋功。
请复教。
首乞访声迹。
诏居宝应寺
寿昌节讲赞。
赐紫伽黎。
署三教首座
俄诏徙法乾寺玉虚亭。
则上于藩邸所造者。
大中三年
诏悉兴建天下废寺
至图肖象禁中。
以存模楷。
八年上章乞还山。
广明二年春
僖宗难幸蜀。
郭遵
以玺书诏。
行在所
仍许肩舆自随。
上降接勤重。
谈论颇悦。
且欲赐美号。
顾问诸学士
学士未及奏。
而上遽洒御翰以悟达曰。
开示悟入法华之旨。
其宜号悟达国师
以表朕意。
陈让再三。
不允。
遂辞疾归卧九陇旧庐。
正月二十七日
见所居之室。
悉现微妙胜境。
二月七日
忽空中有声曰。
必生净土。
问谁为此声者。
则应曰。
佛也。
若菩萨降庭。
明珠堕膝。
是岂娑婆报尽。
而宿昔罪福之感骤至耶。
七月中
召弟子慈灯。
作遗表。
嘱后事。
以尸施鱼鸟。
叮咛告戒。
右胁面西而寂。
寿七十三。
腊五十四。
生平谨于持守。
而笃于进脩。
然其利物之效。
尤多著见。
骆谷真符县雍氏者。
宅当大潭上。
潭有鱼。
足而齿。
异甚。
或欲网钓。
则兴云雾拥蔽。
雍氏日豢之四世矣。
适抵其地而知之。
为授归戒。
出水鼓跃逝去。
夜梦雍氏曰。
吾已生天矣。
次而导江玉垒山神。
益昌北郭龙门神。
皆受戒。
徵验见弟子僧彻传。
兹不复录。
塔在今陇山祐圣寺
秦蜀间。
户图事其像。
有或图李商隐执白拂。
以侍立者。
商隐亦尝为之役也。
商隐号义山
能辞章。
京师兴善寺时。
商隐居永崇里。
尝苦眼疾。
望祷
明日寄天眼偈三章。
疾遂愈。
释知玄
字后觉
姓陈氏
眉州洪雅人也。
曾祖图南任梓州射洪县令
祖宪考邈皆名场不捷。
母魏氏梦月入于怀。
因而载诞。
虽乳哺未能言。
见佛像僧形必含喜色。
五岁咏花。
不数步成云。
花开满树红。
花落万枝空。
唯馀一朵在。
明日定随风。
祖吟叹不怿曰。
吾育此孙望其登甲科雪二代之耻。
今见孺子志矣。
非贻厥也。
已必从空门乖始望也七岁果遇法泰法师
在宁夷寺讲涅槃经。
寺与居邻。
日就讲集所。
一聆法语若睹前因。
是夕梦其寺殿佛手摩其顶。
寤启祖父乞为勤策。
亲党观其必不可抑夺故听之。
年十一遂其削发。
乃随师诣唐兴邑四安寺。
授大经四十二卷。
远公义疏。
辩空师圆旨。
共一百二十五万言。
皆囊括深奥矣。
方年十三指擿缁徒露老成之气。
丞相杜公元颖作镇西蜀
名命升堂讲谈于大慈寺普贤阁下。
黑白众日计万许人。
注听倾心骇叹无已。
自此蜀人弗厈其名。
号陈菩萨耳
传云。
前身名知铉。
汉州三学山讲十地经。
感地变琉璃焉。
净众寺辩贞律师所受具戒。
才听毗尼续通俱舍。
则长十山固律师之付授焉。
复从本师下三峡
荆襄抵于神京资圣寺
此寺四海三学之人会要之地。
敷演经论僧俗仰观。
户外之屦日其多矣。
文宗皇帝闻之宣入顾问。
甚惬皇情。
后学唯识论于安国信法师
又研习外典。
经籍百家之言无不该综。
每恨乡音不堪讲贯。
乃于象耳山诵大悲咒。
梦神僧截舌换之。
明日俄变秦语矣。
杨茂孝者。
鸿儒也。
寻究内典。
直欲效谢康乐注涅槃经。
多执卷质疑。
随为剖判。
致书云。
方今海内龙象非师而谁。
次扬刑部汝士高左丞元裕长安扬鲁士。
咸造门拟结莲社。
尝一日宴坐。
茂孝披紫服戴碧冠三礼毕乘空而去。
令人侦问。
茂孝其夕诫其子曰。
吾常欲落发披缁汲瓶挈屦侍玄公
所累者簪冕也。
吾盖棺时殓以紫袈裟碧芙蓉冠。
至是方验先见矣。
武宗御宇。
初尚钦释氏。
后纳蛊惑者议。
望祀蓬莱山筑高台以祈羽化。
谏官抗疏宰臣屡言。
终不回上意。
德阳节缁黄会麟德殿。
独诏与道门敌言。
神仙为可学不可学耶。
叉手付老氏中理大国若烹小鲜义。
共黄冠往复。
陈帝王理道教化根本言。
神仙之术乃山林间。
匹夫独擅高尚之事业。
而又必资宿因。
非王者所宜。
辞河下倾辩海横注。
凡数千言。
闻者为之股慄。
大忤上旨。
左右莫不色沮。
左护军仇士良内枢密杨钦义。
惜其才辩。
恐将有厈逐之命。
乃密讽贡祝尧诗。
立成五篇。
末章云。
生天本自生天业。
未必求仙便得仙。
鹤背倾危龙背滑。
君王且住一千年。
览诗微解。
虽不纳忠谏。
而嘉其识见口给也。
即归巴岷旧山。
例施巾栉。
而存戒检愈更甄明。
方扁舟入湖湘间。
杨给事汉公廉问桂岭
延止开元佛寺
宣宗龙飞。
杨公自内枢统左禁军。
以册定功高请复兴天竺教。
奏乞访声迹。
复挂坏衣归上国宝应寺
寿昌节讲赞赐紫袈裟。
署为三教首座
以旧藩邸造法乾寺。
居寺之玉虚亭。
大中三年诞节诏谏议李贻孙给事杨汉公缁黄鼎列论义。
大悦情。
因奏天下废寺基。
各敕重建。
大兴梵刹有力焉。
命画工图形于禁中。
其优重如是。
相国裴公休友善。
同激扬中兴教法事。
八年上章乞归故山大行利济。
受益者多。
广明二年春
僖宗违难西蜀
后遣郭遵赍玺书。
肩舆诏赴行在。
接谈论颇解上心。
左军容田令孜与诸达官问道勤重。
欲旌其美。
令诸学士师号。
皆未惬旨。
乃挥御翰云。
朕以开示悟入法华之宗旨也。
悟者觉也明也。
悟达大道悟佛知见。
又云。
悟者一刹那。
不悟河沙劫。
所以悟者真乘了然成佛之义。
今赐悟达国师为号。
虽曰强名用表朕意。
陈让不遂。
乃乞归九陇旧庐。
正月二十一日卧内见所曾游历。
圣境名迹皆见在前。
二月七日闻空声曰。
必生净土。
乃讯之云。
孰之语耶。
空又应曰。
佛也。
七月中闻户外有格斗之声。
逡巡一菩萨降于庭前事摩灭矣。
渐迫仅身丁宁赞喻。
勿以此苦为累也。
言讫而没。
又于一夕有一珠。
左足下流去。
苦楚万端。
谛视其珠中明明有晁错二字。
知玄袁盎也。
曾因七国反。
奏斩以谢吴诸王
故为婴挠耳。
召弟子慈灯。
附口上遗表。
嘱令弃尸半饲鱼腹半啖鸟兽。
吾久与西方净土有期如斯。
諈诿讫右胁面西而逝。
享年七十三。
僧腊五十四。
咸通中曾游泽州
追问小远法师同年
亦同终日月焉。
玄坚守禁戒少欲过中不食蔬果。
服唯布褐卧则刍秆。
而六时行道夜卧一更。
馀则禅坐。
等视众生无贵贱少长。
待之如一素结情好。
深者裴相国
初裴镇荆门
玄游五台山
路出渚宫
赠遗初无所取。
裴知其俭约。
密遣人沿路以供之。
苏秦舍人阴资奉张仪也。
尝经骆谷真符县
雍氏家枕潭。
潭中有大鱼如龙。
四足而齿牙纤利。
其家日饲以食。
已四世矣。
或欲网钓之意。
则辄云雾晦冥焉。
扣船抚其顶。
瞪目而鼓跃。
即为受归依。
未几乃寄梦雍氏曰。
我谢汝累世护念。
今受归依已生天。
而永诀矣。
次为导江玉垒山李冰益昌北郭龙门神。
偕受戒法
罢其血食欤。
李商隐者。
一代文宗时无伦辈。
常从事河东柳公梓潼幕。
久慕玄之道学。
后以弟子礼事
时居永崇里。
兴善寺
义山苦眼疾。
虑婴昏瞽遥望禅宫冥祷乞愿。
明旦寄天眼偈三章。
读终疾愈。
迨乎义山卧病语僧录僧彻曰。
某志愿削染为弟子。
临终寄书偈决别云。
常著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
僧彻撰法鉴。
以照像若十翼焉。
大无量寿经疏二卷。
僧彻法灯类章指焉。
胜鬘经疏四卷。
僧彻苑以综。
犹纬书焉。
又般若心经金刚经各有疏义。
此外蜀之间。
作释氏杂文外篇箴论碑志歌诗。
录成二十馀卷。
礼忏文六卷。
通计三十万言。
后迁塔于笼山附圣寺矣。
中和二年弟子左街僧录净光大师僧彻述传。
孙右街僧录觉辉。
辉弟子伪蜀祐圣国师
重孙光业僧录
绵绵瓜瓞。
皆名公也。
凤翔府玄真李义山执拂侍立焉。
系曰。
玄公何云袁盎
又为知铉二人后身耶。
通曰。
人寿百年。
自汉至唐。
几经出没乎。
骸山泪海断可知矣。
然则玄公多才行道近古罕闻。
嗣蕃昌他莫与议也。
悟达国师知玄
与一僧邂逅京师
时僧患迦摩罗疾。
人莫知其异也。
皆厌恶之。
知玄视候无倦色。
后别僧谓知玄曰。
子后有难可往西蜀彭州陇山相寻。
有二松为志。
知玄安国寺
懿宗亲临法席。
赐沈香为座。
恩握甚厚。
忽膝生人面疮。
眉目口齿俱备。
每以饮食喂之。
则开口吞啖。
与人无异。
求医莫效。
因忆旧言。
乃入山相寻。
见二松于烟云间
信所约不诬。
即趋其处佛寺焕俨。
僧立于山门顾接甚欢。
天晚止宿。
知玄以所苦告之。
曰无伤也。
山有泉旦濯之即愈。
黎明童子引至泉所。
方掬水间。
疮忽人语曰。
未可洗。
公曾西汉书不。
曰曾读既曾读之。
宁不知袁盎晁错乎。
公即袁盎晁错也。
腰斩东市。
其冤何如哉。
累世求报于公。
而公十世为僧。
戒律精严报不得其便。
今汝受赐过奢。
名利心起故能害之。
蒙迦诺迦尊者。
洗我以三昧法水。
自此不复为冤矣。
知玄魂不住体。
急掬水洗之其痛彻髓绝而复苏。
其疮亦旋愈。
回顾寺宇莽不复见。
因卓庵其处遂成大寺
知玄感其异。
思积世之冤非遇圣贤何由得释。
因述忏法三卷。
盖取三昧水洗冤业之义。
名曰水忏云。
字后觉
姓陈
眉州洪雅人
母魏氏。
梦月入怀而诞。
七岁遇法泰法师在宁夷寺。
讲涅槃经。
寺与居邻。
日就讲集所。
一聆法语。
若睹前因。
是夕梦其寺殿佛手摩其顶。
窹启祖父。
乞为勤策。
亲党听之。
年十一削发。
乃随师诣唐兴邑四安寺。
授大经四十二卷。
远公义疏。
空师圆旨。
共一百二十五万言。
皆囊括深奥。
方年十三。
指擿缁徒。
露老成之气。
丞相杜公元颖作镇西蜀
名。
命升堂讲谈于大慈寺
普贤阁下。
黑白众。
日计万人。
注听倾心。
骇叹无已。
自此蜀人重其名。
号陈菩萨
净众寺辩贞律师所。
受具戒。
才听毗尼。
续通俱舍。
复从本师下三峡
荆襄
抵于神京资圣寺
文宗皇帝闻之。
宣入顾问。
甚惬皇情。
后学唯识论于安国信法师
叉研外典经籍。
百家之言。
无不该综。
每恨乡音不堪讲贯。
乃于象耳山
诵大悲咒。
梦神僧截舌换之。
明日俄变秦语。
武宗御宇。
初尚钦释氏。
后纳蛊惑。
议祀蓬莱山
筑高台以祈羽化。
谏官抗疏。
宰臣屡言。
终不回上意。
因诏与道门敌言。
神仙为可学。
不可学耶。
又手。
付老氏中。
理大国若烹小鲜义。
共黄冠往复。
陈帝王理道。
教化根本。
言神仙之术。
乃山林间。
匹夫独擅高尚之事业。
而又必资宿因。
非王者所宜。
辞河下倾。
辩海横注。
凡数千言。
闻者为之股慄。
左护军仇士良
内枢密杨钦义。
惜其才辩。
恐有厈逐之命。
乃密讽贡祝尧诗。
立成五篇。
末章云。
生天本自生天业。
未必求仙便得仙。
鹤背倾危龙背滑。
君王且住一千年。
览诗微解。
方扁舟入湖湘间时杨给事汉公
廉问桂岭
延至开元佛寺
宣宗龙飞。
杨公自内枢统左禁军。
以册定功高。
请复兴天竺教。
奏公访声迹。
归上国宝应寺
寿昌节。
讲赞。
赐紫袈裟。
署为三教首座
以旧藩邸。
造法乾寺诏居寺之。
玉虚亭。
大中三年诞节。
谏议李贻孙
给事杨汉公
缁黄鼎列论议。
大悦情。
因奏天下废寺基。
各敕重建。
大兴梵刹
命𦘕工。
图形于禁中。
其优重如是。
相国裴公休友善。
同激扬中。
兴教法事。
八年。
上章公归故山。
大行利济。
受益者多。
宗令学士
师号。
悟达国师
陈让不遂。
乃乞归九陇旧庐。
正月二十一日卧内。
见所曾游历。
圣境名迹。
皆见在前。
二月七日
闻空声曰。
必生净土乃讯云。
孰之语耶。
空又应曰。
佛也。
七月中闻户外有声。
逡巡一菩萨。
降于庭前。
渐迫身。
叮咛赞喻。
勿以此苦为累也。
言讫而没。
又于一夕有一珠。
左足下流去。
苦楚万端。
谛视其珠中。
明明有晁错二字。
知玄袁盎也。
曾因七国反。
奏斩
以谢吴诸王
故为婴挠耳。
召弟子慈灯。
附口上遗表。
嘱令弃尸。
半饲鱼腹。
半啖鸟兽。
吾久与西方净土有期。
言讫。
右胁面西而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仁厚晚唐 ? — 8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 【介绍】: 唐人
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为营使。
僖宗时韩秀升等乱峡中,敬瑄使仁厚督兵讨平之。
检校尚书左仆射眉州刺史
以擒秀升功,拜剑南东川节度使
光启中梓州敬瑄疑之,发茂州羌军攻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石藏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扬州江都人
宋工部郎中石扬休七代祖。
右羽林大将军
明于历数,尝告家人,天下将有变,而蜀地最安。
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滈,遂家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
苏洵曾祖。
味道后,颖悟过人。
成都,遇道士异之,谓能变化百物,将以授之,固辞,道人益奇之。
自是隐名益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宋文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彭山人
传曾游峨嵋山,见有道士弈棋,青童采药。
问其地,乃峨嵋洞天真仙所居。
及出山,已半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程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宣宗大中间,为眉州刺史崔亚仆。
亚见其似儒生,遂令赴举。
然屡试屡落,历二十五举,方于僖宗中和二年进士第
感亚之恩,亚卒,为服丧三年
后官员外郎
工诗,有《君山》诗为世所赏,时人呼为“程君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宣宗大中时眉州刺史崔亚仆。
崔见其似儒生,令其赴举。
然屡落第,凡25举方于僖宗中和二年(882)进士第
常感崔之恩,崔卒,为之服丧三年
后曾为员外郎
事迹见《鉴诫录》卷九、《北梦琐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六七。
贺善诗,尤以《君山》诗著称,时人呼为“程君山”。
全唐诗》仅存此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冯涓唐末至前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婺州东阳人,一作信都人字信之
唐宣宗大中四年进士第,为京兆府参军
寻隐商山数年。
昭宗时起为祠部郎中,擢眉州刺史
田令孜陈敬瑄拒朝命,不令之任。
成都墨池灌园自给。
后仕前蜀王建时翰林学士,终御史大夫
有《南冠集》、《龙吟集》、《长乐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信之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一说信都(今河北冀州)人。
宣宗大中十一年(857)进士第(《北梦琐言》作大中四年),又登宏词科,授京兆府参军
以时危世乱,隐居商山十年,后为祠部郎中
僖宗中和元年(881),授眉州刺史,适为兵阻,未至任,遂于成都墨池灌园自给。
昭宗景福时王建辟为西川节度判官,后拜前蜀御史大夫,卒。
尤工章奏,《鉴诫录》称其颇能“清苦直谏,比讽箴规,章奏合于教化。
所荐文章,迥超群品,诸儒称之为大手笔”。
生平散见《鉴诫录》卷四,《北梦琐言》卷三、卷五,《唐诗纪事》卷六六及《十国春秋》本传。
十国春秋》记其著有《南冠集》、《龙吟集》3卷、《长乐集》10卷等,皆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2联。
《全唐诗外编》又补诗3首。
字信之
婺州东阳人
大中四年宏辞科进士
起家京兆府参军
昭宗时祠部郎中
眉州刺史
主分藩西川
表为节度判官
历官御史大夫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贾守义初唐 626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6—684 【介绍】: 魏州贵乡人字守义
入仕后,累迁眉州长史,改杭州长史,官至邵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劼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人。
前蜀
初事王建牙校
王建据有西川时,署都虞候
成都初定,军士剽掠,杀百人而后止。
累官至眉州刺史
为人勇断强横,果于杀戮。
眉州欲夺一女僧,遭拒后,连其父共沉于蟆颐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琳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许州人
唐末官眉州刺史,修通济堰,溉田一万五千顷,民被其惠。
后仕前蜀王建永平节度判官
未几,以节度副使将兵平东川
累功至武信军节度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敬业初唐 ?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 【介绍】: 初姓李。
曹州离狐人
李绩孙。
少从征伐,有勇名。
袭爵英国公,历迁太仆少卿眉州刺史
中宗嗣圣元年,坐赃,贬柳州司马
武则天废帝,戮宗室,敬业乃乘人怨,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共讨武氏,自称匡复府上将,拥兵十余万,传檄州县。
后兵败,为部下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山行章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章
五代时人
唐末官眉州刺史,筑州城周遭八里余,名曰卧牛城
后降前蜀王建,授都押牙,出镇黎州
因与诸蛮交通,为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
昭宗大顺中为内外都指挥使眉州刺史
仁恕,所全活数千人。
二女皆为前蜀太祖王建所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冯元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相州安阳人
冯子琮曾孙。
举明经及第,调浚仪
高宗时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使尚书左丞
因密谏帝抑中宫权,为武则天所恶。
则天临朝,出为陇州刺史,徙眉州,转广州都督
讨平安南酋领李嗣仙,不录功。
后为周兴所陷,下狱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德权唐末至五代 ? — 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1 【介绍】: 唐末五代时许州人
前蜀王建周皇后弟。
唐末,从西川
昭宗乾宁中王建顾彦晖争夺东川,凡五十余战不决,为献计谋,威赏并用,彦晖遂势孤而败。
眉州刺史
称帝,累迁太保中书令
德权
许州人
主。
眉州刺史
累迁太保中书令
永平元年卒。
太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拓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
昭宗时在世。
陈咏为同乡。
曾作诗讥陈咏涤器当垆,伪称为冯涓之诗。
北梦琐言》卷七载其事迹,并存其诗2句,《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